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小犀说市场>正文

【小犀说市场】2.5-2.7周度回顾|本周市场指数普涨,债市整体走强

时间:2025-02-10
字号:

股市方面,本周A股市场指数普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63%、4.13%、5.36%。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4.49%。申万一级涨幅前三板块:计算机、传媒、汽车板块,分别上涨15.97%、10.10%、7.56%;跌幅前三板块:食品饮料、银行、综合,分别下跌0.69%、0.49%、0.04%。

 

具体来看,科技方向,受益于低成本高性能开源模型DeepSeek的推出,中美AI技术平权。AI应用、AI软件与云计算、端侧AI、互联网科技均大幅上涨。算力产业链分化较大,海外敞口多的方向深度回调、国产算力较多上涨。国内AI产业价值重估,并有向各行业演绎泛化的趋势;制造方向,机器人产业链或受头部公司量产指引催化表现较强,智能驾驶进展提振汽车板块,或受光伏行业产业价格上涨影响板块反弹,低空、卫星等主题持续活跃;消费方向,春节消费分化,院线票房等表现较好;但受天气影响文旅、零售、食饮等表现平淡,节后股价表现较弱。DeepSeek大模型的降本利好应用端,Ai消费的应用场景如电商、教育等相应受益,股价表现突出;周期方向,整体表现偏弱。其中有色金属表现好,或受春节期间金价创新高叠加人形机器人行情催化下,黄金和稀土磁材表现出色。市场活跃下红利方向的煤炭、石油石化表现低迷,春节期间地产成交数据不温不火,地产链方向(地产、建筑材料)跌幅居前。

 

展望后市,短期随着重要会议临近,政策预期有望提升,顺周期方向或成为后续市场关注点;中期维度,25年或是国内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大年,建议关注各类AI应用、智能化终端、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资产方向。同时,建议关注稳增长相关的消费、地产链等领域可能出现的阶段性机会。

债券市场方面,本周债市整体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60%,较节前一周下行2BP。本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21775亿元,逆回购投放11562亿元,实现净回笼10213亿元。

中国1月财新PMI均回落,但仍维持扩张态势。中国1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1,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在扩张区间上升,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小幅回升,显示1月制造业供求增长加速,外需边际好转,物流状况和企业预期改善。中国1月财新服务业PMI录得51.0,低于上月1.2个百分点,为2024年10月来最低,但仍维持扩张态势。两大行业景气度走弱,拖累当月财新中国综合PMI回落0.3个百分点至51.1。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李强指出,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已经非常明确,要系统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要认真总结和丰富拓展工作中探索的好做法,锚定发展目标因时因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聚焦突出问题整合资源集中发力,敢于打破常规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及时回应关切加强政策与市场的互动。

商务部再回应美对华产品加征10%关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2月1日,美方宣布对中国有关产品加征10%关税,中方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美方对中方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性质恶劣,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美方做法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我们愿与其他世贸成员一道,共同应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维护国际贸易有序、稳定发展。

展望后市,(1)开年以来宏观经济温和复苏,两会前市场对“稳增长”的政策预期增强,政府债供给亦或逐步放量。(2)春节后取现资金回流有望使资金压力趋缓,总体向均衡回归,但资金面主导权仍属于央行,“大水漫灌”或不会出现,预计仍是“量稳价高”格局,整体维持紧平衡,资金成本维持在7天逆回购利率之上。2月财政因素对资金面的影响整体中性,资金利率持续走高可能性不大。(3)季节性角度上2月农商、保险或是利率债主要买盘。但需注意长期低赔率、负carry的环境可能容易加剧机构行为的脆弱性。

总结来看,市场对资金价格上行及两会的稳增长政策预期或已有提前定价,两会前央行或仍以稳汇率和防风险为工作重点,但整体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取向的确定性较高。短期内市场或将继续围绕美国现任政府施策的高度不确定性展开博弈,美元升值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短期内明显缓和。短期内债市面临的内外部扰动因素仍然较多,或将维持震荡格局。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2/7

风险提示:本文件中的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以上观点、意见,仅为对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等相关问题的看法,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文件中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本公司在本文件中的所有观点仅为本文件成文时的观点,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本文转载或引用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件的著作权为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件或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修改、发布、转载,或对本文件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