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方面,本周A股市场调整幅度收窄,恒指调整较多,“科特估”引领科技板块表现强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61%、0.04%和上涨0.58%;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2.31%。分板块看,通信、电子、计算机表现靠前,分别上涨5.16%、4.12%、3.65%;食品饮料、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表现靠后,分别下跌3.93%、2.44%、2.40%。
本周成长方向的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板块领涨,内需方向表现不佳,前期调整较多的地产及相关产业链出现企稳。细分方向看:周期方向,整体表现一般,其中市场弱势下,股息率高、红利属性相对突出的煤炭表现相对较好,经济政策预期下地产板块出现异动,表现靠前,而在非农就业超预期、美联储议息会议偏鹰的背景下,有色金属板块出现大幅回调,表现低迷。制造方向,新能源主要或系锂电龙头权重股受美议员提议列入实体名单调整幅度较大,光伏需求较疲软;汽车分化,整车龙头或受益于新技术和订单驱动大涨;机械方向,3C设备表现较好,顺周期继续调整,出口链逐步企稳;军工板块部分个股受益“科特估”,带动板块表现相对较好。消费方向,本周指数调整较多,食饮板块或受飞天茅台批价下跌影响,本周跌幅居前,美容护理、家用电器板块也有所下跌,近期终端消费需求反馈疲弱,投资者情绪较为悲观,农林牧渔指数本周下跌,生猪期货远期价格低迷,现货价格短期高位震荡,带动板块调整。科技方向,“科特估”持续活跃,支撑科技板块整体反弹;海外AI龙头强势指引,产业链预期上修,AI链整体延续强势。
股市观点:重要会议开幕在即,市场风险偏好好转但轮动较快,科创方向或呈现结构性机会。
展望后市,建议重点关注:1)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持续得到强调,此背景下科技企业新估值体系或逐步建立,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有望率先受益;2)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链不断取得突破,有望带动科技方向成为中长期的投资主线;3)政策托举,建议关注潜在有修复机会的地产及地产链等顺周期板块。
债券市场方面,本周债市整体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29%,较上周下行2BP。
5月通胀总体平稳,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本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100亿元,逆回购投放80亿元,实现净回笼20亿元。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0.3%,预期涨0.4%,前值涨0.3%;环比下降0.1%。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国家统计局表示,5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国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继续保持温和上涨。
中国5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预期降1.5%,前值降2.5%;环比上涨0.2%,前值下降0.2%,改变了前6个月连续下降趋势。1-5月平均,全国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受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及国内工业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在去年低基数效应持续作用下,未来数月PPI同比降幅仍将收窄,但外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或将减弱,PPI同比走出负区间仍需一段时间。
美国5月CPI略低于预期,持续性有待观察。美国5月CPI同比增长3.3%,低于预期和前值3.4%,为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5月CPI环比持平,为2022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美国5月PPI同比升2.2%,预期升2.5%,前值修正为升2.3%;环比降0.2%,预期升0.1%,前值升0.5%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预计年内最多降息一次。美联储12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自2023年9月以来连续第七次维持这一利率区间不变。点阵图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内将最多实施一次降息。同日,美联储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预计202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1%,与今年3月预测持平。
债市观点:债市或将窄幅震荡
展望后市,地产政策的落地效果仍有待观察,5月金融数据存在边际改善的可能,但对债市的经济预期影响或有限。通胀方面,需求预期不足,PPI仍在处于低位。资金面整体维持宽松,DR007连续多日位于政策利率1.8%以下,政府债缴款规模较高,但非银流动性充裕,央行可能在特定时点加大投放对冲。季末银行面临考核压力,但央行对资金面态度偏呵护,预计资金面波动或弱于季节性,整体均衡偏松。降息落地情况是债市打破震荡的关键,短期内仍需等待。理财产品欠配压力较大,保险配置规模扩张可能对冲理财回表带来的潜在影响。债券市场长期趋势未发生改变,短期波动预期收窄,长端利率在机构欠配及央行表态博弈下,或将呈现窄幅震荡走势。收益率曲线预期陡峭,建议适当关注杠杆套息的水平。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4/6/14
风险提示:本文件中的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以上观点、意见,仅为对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等相关问题的看法,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文件中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本公司在本文件中的所有观点仅为本文件成文时的观点,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本文转载或引用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件的著作权为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件或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修改、发布、转载,或对本文件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