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小犀说市场>正文

【小犀说市场】12.2-12.6周度回顾|本周市场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债市整体走强

时间:2024-12-09
字号:

股市方面,本周市场维持窄幅震荡走势,板块分化有所收敛。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33%、1.69%、1.94%,恒生指数上涨2.28%。分板块看,钢铁、煤炭、机械设备涨幅居前,分别上涨5.61%、5.39%、5.31%,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农林牧渔涨幅靠后・,分别上涨0.19%、0.29%、0.67%。

具体来看,受益于12月重要会议稳增长及钢铁行业集中度提升政策预期,在月初钢价小幅上涨催化下,钢铁行业涨幅领先。市场整体表现平淡,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了2%,资金回归防御,煤炭等高股息红利板块再度受到市场青睐。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部分科技巨头公司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多因素共振下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机械设备板块表现较好。上周末美国拟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消息抑制了电力设备板块风险偏好及涨幅。高端白酒价格回落、猪肉价格震荡下行,消费需求疲软且投资者对刺激内需政策能否继续加码持观望态度,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消费板块涨幅靠后。

展望后市,积极因素方面,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实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经济基本面呈改善态势,12月份重要会议中政策继续加码值得期待。消极因素方面,美国对华政策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加征关税威胁及人民币贬值压力抑制市场风险偏好。市场经过上涨后估值修复到较为合理区间,短期可能保持震荡格局,中长期看基本面修复背景下仍具备配置价值,建议保持均衡布局。结构方面,持续关注基于自主可控逻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科技及高端制造板块,受益于政策发力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向,并兼顾避险属性较强的高股息红利板块。【小犀说市场】11.25-11.29周度回顾|本周市场呈缩量反弹走势,债市整体走强

债券市场方面,本周债市整体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95%,较上周下行8BP。11月财新中国PMI持续位于扩张区间,市场预期继续改善。本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14862亿元,逆回购投放3541亿元,实现净回笼11321亿元。

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5,为7月以来最高,高于10月1.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11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1.5,较10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显示服务业经营活动扩张速度小幅放缓;11月财新中国综合PMI走高0.4个百分点至52.3,创7月以来新高,主要受制造业景气度上升的带动。

海外方面,美国11月ISM制造业PMI 48.4,创今年6月以来新高,预期47.6,前值46.5;11月ISM非制造业PMI为52.1,预期55.5,前值56,新订单和就业增长疲软。

央行修订M1统计口径。12月2日,央行公告称,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均已成为流动性较强的支付工具,因此在此次修订中被纳入M1统计。新口径的M1由于其更全面反映即时消费能力以及波动性显著降低,能更好地预测经济增长趋势、通胀水平。

10年国债收益率创新低。12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强势下破2%大关,一方面,再融资债供给压力平稳度过,短期利空出尽,部分交易盘抢跑年末行情;另一方面,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机制管理,直接利好短端利率,AAA级同业存单利率当日下行9BP至1.705%,带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至1.98%,创2002年4月26日以来新低。未来整体债券收益率下行可能仍是大势所趋,但仍需关注央行操作、年末经济政策力度,以及股市分流效应。

展望后市:(1)近期,备受瞩目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预计将为2025年的经济目标和政策方向奠定基础。市场普遍预期,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前提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展现出更强的协调性,政策基调将更为积极,以支持经济增长;(2)对资金面仍保持乐观宽松预期,央行仍在强化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尽管月初存在一定的政府债缴款压力,在央行的积极调控下,流动性出现短期紧缩的可能性较低,市场对降准预期较强;(3)随着年末的临近,机构的配置需求显著上升,特别是保险公司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抢跑行为较为明显。同业存款自律倡议的实施成为推动短期利率下行的新动力。

总结来看,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基调边际宽松,整体环境对债券市场有利,临近跨年,机构可能表现出抢配行为,建议对之前久期较长的组合保持谨慎。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4/12/6

风险提示:本文件中的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以上观点、意见,仅为对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等相关问题的看法,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文件中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本公司在本文件中的所有观点仅为本文件成文时的观点,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本文转载或引用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件的著作权为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件或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修改、发布、转载,或对本文件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